媒体中心

News
焦怡然:改变从这里发生
作者:桂馨基金会 焦怡然 发布日期:2020-03-01

1584161556283580.jpg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一天一天,一个学期要过好久。自从来到桂馨工作之后,就觉得时间好像突然变得很快,匆匆而过,一年转眼就过去了。时间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我们更充实了。回顾刚刚过去的2019这一年,我手机的软件记录了我飞过12个城市,累计飞机里程约2万公里,高铁穿梭过26个站点,累计里程约2.29万公里。这是关于我2019年的足迹。


这些足迹从项目类型而言,2019年与项目区域合作,协调组织举办了6场科学夏令营活动,初步拟定了夏令营手册2.0版本的内容框架,并按计划协调老师们进行开发和编写工作;与出版社对接支持武汉科普团出版了1套科普类图书;常规跟进了12期网络研修系列活动;追踪了启明星项目学员学习进度。同时期,还参与了包括新项目县域湖南保靖、重庆丰都的走访工作及协助完成了云南沧源项目的一期教师培训活动等。


从项目区域而言,按照项目组内部区域的分工,重点跟进了四川、湖北和湖南三省县域层面的科学课资助支持类项目。在四川绵竹地区促成地方工作室的建立,并针对绵竹在夏令营中表现突出的优势,引入专家在科技活动方面进行长时期的持续指导。与此同时,完成了绵竹2所创新实验学校的结项工作。在湖北和湖南地区鼓励以自主运作金的形式继续支持区域开展自主研讨活动,特别是通过湖南沅陵地区的走访促成了沅陵科学比武活动的开展,和地方一起发现了一批青年科学教师。


1584161515635194.jpg

在时光和地点的穿梭中,我在努力回想与前年相比哪些变化了,而哪些没有变,从这些变化中开启反思。对于我个人而言,2019年的变化很多,概况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从熟悉管理到思考设计


我回顾了前两年写的总结,其中提到最多的应该是流程管理的问题,比如优化和完善自主运作金、自主夏令营的申请、实施和反馈流程;搭建网络研修管理团队,明确其团队分工并跟进其按照一定程序工作。这些程序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都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但在继续优化程序的同时,我其实更多地在思考之后我们能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合作伙伴给了我很多启发。例如在自主运作金项目执行中,我重点跟进了湖南株洲的项目。株洲与其他项目区域不同,早在年初的时候,株洲就以地方工作室的名义提交了年度工作计划,针对工作计划我们和株洲的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以一定主题切入在2019年支持株洲开展3场教研活动,以自主运作金形式给到具体支持。因为年初计划明确,所以株洲自主运作金在后续执行过程中与其他区域零散地单个申请项目相比,减少了很多双方反复沟通和确认的时间成本。同时在程序上,我们也首次尝试以区域合作形式签署一份年度合约,避免了合作伙伴在当地教育部门反复盖章和确认的成本。因此,提前提交年度计划并且沟通确认,很好地减轻了双方的时间成本,优化了管理程序。但与此同时,年度计划的制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共同在思考如何使自主运作金的投放更具主题规划意识,更准确地说我们在共同探索区域科学课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个问题有计划地设计和开展研讨工作。


反观我们科学课的项目区域,其实每年很大一部分工作在于继续服务和支持我们已成长起来的一批项目区域即2.0阶段的区域。这些区域其实已经具备了一些骨干教师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到了新的阶段,他们又面临着哪些新的问题。在新阶段,思考项目设计如何更好地匹配资源帮助这些区域解决问题,是地方、我们及专家需要共同协商和讨论的事情。因此,在2020年工作计划中针对这些区域,我们尝试在年初计划制定时就先与地方进行沟通,回访西部行到过这些区域的专家,倾听和了解地方的需求和计划,在基于区域需求的情况下匹配相关项目给予相关支持,如西部行和自主运作金等。


除了合作伙伴,我们的捐赠方有时也会引发很多新思考。今年印象比较深刻的是9月底,我偶然接了一个咨询科学课项目的电话,遇到了九号机器人这家公司,一家科技产品公司,电话咨询后我们觉得双方工作内容很契合,有继续合作的可能,很快他们项目负责人就来到了基金会办公室,我们初步协商拟定了合作实验室的项目,然后开始准备策划书。从9月底开始洽谈到11月,针对实验室的策划书我们共同协商反复修改过4版,还经历了一次公司路演。从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们的捐方是非常想要了解当下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现状、科学教育现状的,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些现状所暴露出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最后才是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项目设计想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逻辑上他们是“背景—问题—手段”,这样逐步细化。但往往从项目人员角度看问题,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会陷入“手段”这个层面的问题,我们会依照经验,自然而言地陷入执行层面。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因公司领导层理念等原因没能促成,但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和捐赠方进行沟通,了解其所想和需求,并且能跳出来去宏观看待和思考项目设计的问题,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体会筹款工作不易。


在和我们合作伙伴、捐方的交流中,我们的工作可以比喻成一个工匠,前期一直在认识工具、熟悉工具、优化工具中,当工具驾驭熟练时,可以跳出来想想景观设计的问题。而两者对于塑造一个漂亮的作品都尤为重要。


在思考项目设计方面,我年初的尝试其实是在网络研修,2018年我们组建了网络研修的管理团队,随着团队工作的日益娴熟,除了常规研修外,我们的管理团队和我还能做些什么。2019年年底总结之前,我们小规模讨论可以利用网络研修所积累的大数据等,分析和了解老师们的需求和爱好,结合老师们的需求和问题,我们尝试初步拟定下一年研修的主题并定向性邀请嘉宾,期待分享内容更加具有体系。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小规模研究的过程。开始从关注操作变成关注问题,再到主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嘉宾方面我们尝试开启从按人定主题,到按主题定人的突破。


2、从文艺青年到科学小白


因为了解,所以熟悉,然后变得热爱。我来到基金会科学课项目之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科生,虽然在初中理科成绩还不错,但高中一分科应试教育下的知识也所剩无几了。很多时候,这样的我和我们一线很多兼职的科学老师是一样的状态。两年多来,与我们专家们交流,聆听他们的讲座,观摩课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发现科学课的魔力,开始翻一些科学书籍,甚至在刘晋斌校长和阮翔老师的影响下,买了一本DK的天文著作,尝试了解相关知识。反观,其实我和我们的老师们一样经历着一个从对科学课懵懂到逐步清晰认知,开始热爱,并逐步寻求帮助想要了解的过程。所以,在我和老师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也需要给自己多“加加油”,多了解一些学科内的事情,按照章鼎儿老师的说法,科学课项目的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学科。确实,因为了解才会和老师们在专业上产生更多链接和交流,并更好地沟通和了解彼此存在的问题。2020年,个人的小目标从补课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把教科版教材先浏览一遍。


2019年,我做了很多事情,在完成常规工作中,项目和我都在发生着一些微小的变化,从与合作伙伴、捐赠方的沟通中意识到的可以变化的气息,然后静下来想想如何能将这种变化落地,其实我们都是在平凡和繁杂的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求方式以解决问题。对于一个项目而言,每年哪怕微小的变化其实应该也像是新鲜血液一样,可以带来新活力。


说到2020年的工作计划,其实年末借着桂馨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的筹备会议,我们反复讨论了科学课项目县域模式的运作,这样的梳理其实又一次让自己对接下来做的事情有了更好的认识。在兼顾各项目常规运作的同时,我们今年在县域模式方面,也将有重点地结合中心,关注新开辟的云南沧源及湖南保靖县域模式的运作和支持。与此同时,正在经历科学课2.0阶段的湖北、湖南两省目前在项目区域中表现活跃,所以2020年,我也按照区域分工将重点关注这两个区域的跨区域交流,如保靖、沅陵、株洲三地教师的交流研讨、参访活动等,及地方工作站模式的建立,并期待通过对这两个不同阶段区域的跟踪,带来新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