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News
张晓芳:为乡村教育赋能,做乡村教师的成长陪伴者
作者:张晓芳 发布日期:2020-11-16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访谈:骆倩彤


张晓芳 第四届公益班校友

现任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项目经理


1623318308318271.jpg

巧遇桂馨 尽己所能


选择在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工作是机缘巧合,因为我从小基础教育在乡镇小学,认为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中心学习过程中也了解桂馨基金会主要服务于乡村教育,对此也产生兴趣。后听闻桂馨基金会招实习生,与我当时工作目标地点十分契合,很感谢基金会秘书长樊老师给我这一个机会让我在桂馨基金会实习。那时候希望自己生命当中有一些时间能够为乡村教育这个命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参与在这一方面做出改变,同时我也觉得北京能给自己一个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因此我开始在桂馨基金会实习。


1623318359193261.jpg

边学习 边实践 边成长


得益于中心老师、学校老师给自己一个机会实践,在校期间我也有曾负责过京华苑书巢项目的建设,我认为让学生在宿舍区也能有一个一起看书,互相交流、学习的地方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同时桂馨也很重视阅读,因此我在做项目时也在帮助孩子们阅读,将大学还未实现的想法在现在的项目实践。


大学期间一边学习公益的理念知识一边做公益项目,这是一个互相学习与印证的过程。我们做事情就是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项目的过程,边学习边实践,会使我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这种经历与经验是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更多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下的实践与碰撞,多实践可以得到许多老师无法在课堂上讲到的深度的知识与同学的想法。在大学时我曾有一段创业经历,这让我看到了创业后有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议题,通过这种方式去确定未来自己想做的事情。


1623318383257991.jpg

向心而行 做教师的链接者


刚开始实习时我主要在做公众筹款与传播项目,我较为缺少类似的经验,真正在运营的筹款项目与自己做的创业项目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做筹款项目这一方面不太契合我,最后转到了项目部,很感谢樊老师愿意给我机会尝试去做关于乡村教育的项目。我认为做乡村教育项目更加适合我,让我找回大学创业的感觉,这也是这些年一直在桂馨的原因。


因此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当我们找公益机构实习、工作时,可以寻找与个人价值观、使命感契合的公益机构,这会让我们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我在桂馨基金会工作内容主要在做乡村教师支持的公益项目,包括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计划、幸福园丁计划、乡村教师关爱计划与馨火基金等项目。我们围绕乡村教师成长需求设计项目内容,帮助老师成长。


我现在是一个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但我不是要成为一个非常专业的教育学者。从项目人员角度上,我给自身定位是资源链接者,主要是将更好的专家学者的资源与人脉链接给乡村教师,乡村学校,帮助他们成长。当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时,就知道哪里可为,哪里不可为。对此我也有一个小建议,公益班的同学们进到公益圈,要清楚对自己的定位。我在这里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参考,即把自己当作一个桥梁,对上可链接社会资源,对下可帮助社会受益方,这能给帮助大家更了解一个公益从业人员的定位。


与人交流 终有所获


记得自己刚入公益圈时不清楚自身定位,我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做这件事意义和为什么要做这一件事情。刚入职时老师对我说:其实我们做项目最好的状态,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就像水一样,好像流过去就没有痕迹,但其实做事情并不是没有痕迹,而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


当大家刚刚进到公益圈时,可以多跟我们前辈们沟通。目前我们很多想法都是在理论层面上,前辈们有很多的实践经验,能够给予我们课堂外的经验与建议。中心课程的学习虽然不是直接的实践,但在我们进入这个公益圈后,经验在不断积累,我们的优势就慢慢体现。公益班的学习让我们可以从较为宏观的层面看待问题,我们做事情有一个全局观。我们知道理论与实践有所差别,理想与现实也会有落差。也许在上课时我们会意识到现实与老师所讲内容不一致,那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是他们经验积累的成果,无论感知还是其他经验,我们目前还是无法与老师并肩看问题。因此当我们走进机构开始做事情时,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尤其是指导老师的意见,尤为重要。


1623318424416297.jpg

走不同的路 遇见不同的人


我的工作地点是中国各个地区,来到一个地方相当于与这个空间的人去相遇,尤其是我们教育项目的,更多的时间是去跟一个人相处,跟不同的人接触会有不同感动的地方,跟他们学习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在我大四快要结束实习时,桂馨正在举办第3届的南怀谨乡村教师计划,当时我一个人去甘肃的一个大山里的学校走访。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中一个老师陪她孩子读书。因为学校里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许多孩子很顽皮,被认为是”问题儿童“。实际上许多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这个孩子有问题,是坏孩子。但这个老师发现阅读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因此她开始推行班级共读,利用空闲时间给孩子读绘本书籍。在共读过程中,她发现这些孩子会很吃惊看着她、听她讲故事,在这个老师的帮助下,那个学生也慢慢愿意接触书籍,开始对书感兴趣,学生的转变让她知道书籍可以帮助一个人真诚地去遇见另一个自己。


走访结束后,给我留下深深的感触。乡村教育是可为的,用我们的力量帮助老师成长,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能做得是在老师成长过程打开一扇外面世界的窗,走进外部世界。我们致力于乡村教育,能对老师、孩子、学校甚至背后的家庭产生影响,因此我愿意留下来与桂馨一起,不是为了被历史铭记,也不是一些丰功伟绩,而是我认为做这些事情能够对得起我们的后代。


1623318449529102.jpg

面对困难 敢于挑战


我们做事情本身会存在各种的困难与挑战,遇挫本身就是生命一种的状态。困难一定会遇到,重要的是我们遇到困难所持的态度。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做的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乡村教师们,就会有无限的能量推动自己。去年我带近100位老师去南京做参访,我需要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所有的流程安排与安全问题。我当时并没有操持大型会议的经验,整个项目执行上也遇到许多困难。但我想我们做事情要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让他们相信桂馨,相信这个平台能给予他需要的,同时机构也愿意相信我能够把事情做好,那么我就一个尽力把它做下去,最终这个项目顺利的执行完,得到各方的反馈也不错。


1623318472548008.jpg

相约未来 愿景可期


公益班的课程设计都是为了我们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相信与珍惜现在所学内容,自己去主动学习。无论大家未来是否会从事公益慈善这一行业,但是我相信有了这些学识,大家在大学期间所看的书、所遇到老师和同学,都会成为我们生命的养分。通过学习明白什么是公益,什么是慈善,做人的底线在哪里,以此来判断自己。多花费时间、生命在美好的事情、在自己感兴趣的议题上,把握我们现在大学时光,在大学做有意义的事情、美好的事情,做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