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我眼中的台湾教育
作者:李芳芳 发布日期:2019-01-01

文/陕西省周至县永丰小学 李芳芳


1554265986968494.jpg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今天已是来台湾的第六天。五天来,不管是吃、住、行,还是安排的学校参访或景点观光,都是没的说,作为一名很少出门的乡村教师,能有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再一次发自内心地感激桂馨基金会。


五天来,每晚临睡前我都会及时记录下自己参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的很琐碎,生怕回去之后会把有些内容遗忘。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族群文化、强烈的环保意识、较高的市民素养,还有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教育等等,都带给我以全新的感受和思考。走访的小学,不管是大山之中只有38个学生的“森林学校”,还是千人以上的“风车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无论规模大小,也都有一些共性的教育。从学校的走访学习中,我眼睛所看到的台湾的教育是这样的。


1、生活中处处有教育

学校就是微型的社会。在几所学校中,我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生活教育做得很好,行为习惯能够落地生根。如吃完饭的餐盒回收,奶茶中的“珍珠”回收做肥料,教室内的垃圾分类箱,自带水杯减少塑料垃圾等,环保意识已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并由孩子身边的大人影响帮助他们从小植入环保的种子。西宝国小午餐时学生帮着打饭,每个孩子会向炊事员道谢,安静地吃饭。每个学校的洗手台,都有正确洗手的图示和香皂等,完善的配套设施,规范化的要求,大人们自身对孩子的身教影响等都值得学习。


2、普遍重视阅读

“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阅读”,这是在新兴国小草莓老师分享时我们看到的一句话。我在想这也许不是草莓老师一个人的看法,在台湾很多人都已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包括老师和家长。所以,才会有阅览室全天开放、阅读课程的实施、阅读认证等评价方式的产生,更有家长义工的积极参与和社会机构的大力捐助。意识会改变人的行为,面包是食物,书亦是粮食,他们坚信从小让孩子们在“书食屋”中吃到更多更好的“精神粮食”,会带领孩子走向更远方,遇到更多的美好,为此,他们一起在努力!


3、课程的多样性

一个孩子要茁壮成长,光靠吃一两种食物也能长大,但一定会营养不良。学校课程就是不同种类的食物,课程的多样化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丰富化。走访的三所学校,校园文化都有鲜明的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也都能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来开设。晚上小组交流时,卜庆振老师谈到课程设置的在地性,我也明显地感受到了。如西宝国小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太鲁阁族的传统文化开设了射箭课程,祥安国小围绕“风车文化”开设的系列课程及其他的社团课程,新兴国小在开展阅读课程中所做的“我读,我思,我说,我演”的分支课程及科学课程等。课程的多样性给不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4、教师个人素养及对工作的热情

走进每一所学校,不论是教师还是员工,给人的感觉都很温暖:热情的招待、轻声的问候、真诚的笑容,从心里感觉到亲切舒服。但让我钦佩的还是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及自身的专业素质。草莓老师是学校的阅读老师,但她在学校阅读课程的设置和图书馆的管理运行方面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好的方法。一位博士当小学教师,当走近张志铭老师时,大家可能都会吃惊,但张老师却说“在这里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他把六帽see学习法运用到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而在鲤鱼小学,我们看到五年级的孩子都能进行电脑编程,组装电子原件,感到很震撼。但这样的课程带给孩子的变化却源于学校陈主任个人对此的爱好和不懈地钻研。在桃米生态村,导览老师风趣的讲解中也尽显出她极高的专业素养。工作精于专业,热情源于热爱,卓越源于用心。


不断地行走中,我感动着、思考着、沉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