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News
邵媚:教书与育人
作者: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 邵媚 发布日期:2019-12-30

1578466013689396.jpg


一直以来,不喜欢读教育理论书籍,想当然地认为理论书籍枯燥无味,实践起来也不容易,特别害怕教育家们讲的高深理论。去年因为寒假共读,有缘遇见了王木春老师的《身为教师》,看完身心舒畅,很接地气,也很真实,颠覆了我对教育理论书籍的偏见。这次因为馨火阅读,遇见了南怀瑾先生的《廿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说实话,如果不是来到新学校,认识了谭桂珍大姐——第三届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计划获选教师,然后加入这个团队,可能再过数年,我也未必知道南先生此人。    

第一章的内容看得我难以消化,历史内容丰富,所涉及的知识跨度太大,五千年的教育自述用25页的篇幅就概括完了,看不懂的太多,可是先生的渊博已深深地折服了我。就是这样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却从来不敢称自己有资格做人家的老师。想想自己,经常满足于老师这个称号却十年内都没有坚持学习看书,该多么脸红了!        

文章内容涉及面太广,可其中某些家常而浅显的道理让我这个读者感慨万千。比如先生说老师经常鼓励大家读书,而自己却不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想我作为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多听英语歌,看英语电影,和其他同学在生活中用英语交流。我自己首先就没带头这样做,十年间我没听30首英语歌,没看过30部英语电影,从来没和同事用英语交流过。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失望、无奈,换位思考,我们的学生对老师肯定也是失望的吧。只不过教师对学生行为的不满可以怒,可以言。而孩子们却只能默默忍受,不能怒,不能言。    

先生反复强调,学生要进修,做老师的也要进修,如果老师自己本身不能修正,空口说白话,对学生的教育就没有用。可我们做老师的,自以为教学生的知识已经足够了,再加上学校其他工作繁忙,读书进修反倒成了一种奢侈。日益多样的电子交流产品,也让人无暇无心浏览静态的文字。    

站在讲台11年,越教胆儿越小,越来越意识到教书育人的工作很难。刚毕业当老师,胆儿大,书上的知识往死里抠,给学生的脑袋里不停地填,只要有时间和方法,怎么会考不了好成绩。在那时候,学生在我眼中就是学习的机器,考得不好或者是调皮捣蛋,就会把学生叫到面前,问原因,找问题。其他时间,从没想过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关注他们的成长世界。       

 现在和小学娃娃相处,才知道低段教育的不容易,如何长期坚持给娃娃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何引导孩子转化不良的习性,和考高分的难度不相上下。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身为教师,我也有机会看到了家庭教育背后的各种现象,成功的,失败的,幸福的,或者是不幸的。   

先生说,孩子的缺点,就是父母的缺点。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到了孩子读幼儿园然后到小学,大多数家长慢慢地把自己的角色淡化了。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的分数,把更多的教育娃娃的任务压在了老师的肩膀上,这担子越来越沉甸甸。很多家长做起了“甩手掌柜”,越是问题娃娃,家长甩手的力度越大,因为力不从心而选择逃避的,因家庭问题导致矛盾的等等。    

先生说,教育要知性情。面对那些问题孩子,当你仔细了解,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父母,从来不会知道遗传、家庭、社会、教育对孩子后天的影响,他们关注的是孩子的问题让人头疼,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一两天,有的甚至是多年造成的。不会想到娃娃的问题和父母的关系到底有多大,不会去深入思考关注外部的因素对孩子施加的影响。    

做了母亲之后,对教育的认知慢慢有了温度。每个孩子都像我的孩子一样,从孕育到出生,然后一路的成长。给每个父母带来了多少惊喜和快乐。每个父母又都怀着同样的期待,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作了母亲,我才明白父母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对我们怀着多么高的期望。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能遇见一位好老师,能够爱护他,关心他,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老师、伙伴和朋友;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我的老师能够记得自己也是孩子时候的样子,我们会调皮,任性,犯错,希望老师能够包容,了解我们的心理,希望老师像妈妈、像朋友,我们爱老师,老师也爱我。        

将心比心,当我以母亲和孩子的身份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我更觉这份责任的重大,教书不易,育人更难,教书育人任重而道远矣。先生说:“教书是以变化气质为目的,但是变化气质是非常难得!我教了一辈子,二十几就看通了这些,可是我没有放弃,还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虽然我也对教育有灰心失望的时候,但是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